日期:
2025-06-22 to 2025-11-09

地點:
屏東縣東港鎮船頭路9號 (屏東縣王船文化館)
東港七角頭聚落的形成與發展,是臺灣民間信仰與地方組織演變的重要案例。
作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核心組織,七角頭不僅承載著宗教信仰的傳承,也反映了地方社會的結構與變遷。
七角頭聚落廟宇不僅是宗教組織,也具有社會治理的功能。
在清領時期,角頭組織協助地方維持秩序,處理民間糾紛。
日治時期,隨著都市化進程,角頭組織逐漸轉型為文化與信仰的維繫者,透過參與迎王祭典,持續強化地方社群的凝聚力與文化認同 。
東港七角頭聚落的形成,與東港市街在日治時期的發展密切相關。
其分布基本上沿著延平路由北而南,依序為:頂頭角、頂中街、下中街、安海街、下頭角、崙仔頂,最後加入的埔仔角則位於頂頭角、頂中街的東側,係1925年(另有一說1931年迎王科年結束後)代替已退出東港祭典的小琉球而加入。
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王爺信仰活動之一,三年一科的祭典中,七角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每個角頭聚落都有自己的轎班,負責迎接王爺、遶境等儀式。
這些轎班成員多為在地子弟,並以父傳子的方式傳承,展現出強烈的地方認同與凝聚力 。
活動來源:連結